庄聪生曾任中央统战部研究生主任,关于“怎样写好领导同志讲话稿”这篇文章,立意深远、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说理透彻,是他多年来为领导起草文稿的心得之大成。
" J' L' k) M) t0 Z- {6 k
) X& V {' U1 h2 s7 n5 n 9 {3 _* \( Y! O+ I1 [- c
% R% Q4 }; h+ {) |9 c领导讲话稿,不仅体现的是领导同志的领导水平、决策能力、工作思路和个人魅力,同时由于领导的特殊身份,领导讲话不只代表个人,往往承担着阐释方针、部署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实践等功能,关系着全盘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一个会议开得好不好,活动办得成功不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讲话讲得好不好。
9 ?$ G* x$ j/ q6 C- M& @. K1 H T
5 ~4 a- D: w7 l, B* r' }2 ]0 @9 Q
" m: T* N* v/ ? J3 H
- Q" Z; _3 A5 {. v2 Q要写出领导满意、听众爱听的高质量讲话稿,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出来的功夫,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门综合艺术。我主要结合最近几年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工作实际,谈一些认识,与大家一起交流。主要谈四个方面,也就是把握特点、明确定位、领会要诀和必备素质。 7 p0 b# d1 U. Z$ V8 `; ^; e
5 x6 c" ^! j$ \8 }! ] 2 f$ i) E6 T$ X" J
# G5 o' Y h( m# |5 g一、要把握领导讲话稿的主要特点 2 V3 d, u: C0 [# @: R- d
+ \, { n; y9 {9 T 7 X5 G# o) j7 S
+ Z9 U$ x/ U" F& v, Q1 x领导讲话是机关各类公文中难度最大的,也是一种特殊的“命题作文”,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 s0 ^! J2 E5 N3 _
, L3 W: S* d* E: }3 n , [( i6 S7 i0 N1 e0 t9 H
3 X. Y0 o) u9 O' a1.层次高。领导讲话一般不是针对和着眼于某些局部和具体问题的,而是站在全局和时代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政治理论、思想水平和工作层次都很高。这就要求起草领导讲话稿时,要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小人物敢于说大话”,时时处处站在领导者应有的水平和层次上思考问题。我经常给研究室干部讲,写领导讲话要会“上天入地”、“顶天立地”,“上天”、“顶天”就是要不怕站得高,就怕站得低;不怕想得深,就怕想得浅。中央统战部研究室日常文稿承担得比较多的,主要是中央领导同志和部领导的讲话,这方面的要求十分突出。 $ I5 l) K6 z% h5 E: C% Z
H( N1 a) N3 G; L n$ w+ Y# J% n$ g+ W
- J, N* z( |5 I* x! O& B; z9 u# l; K
2.权威性强。领导者的地位、身份与职责决定了领导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尤其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某些重要场合的讲话精神,很大程度上就是党的理论、政策和要求,是必须贯彻执行的。所以,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稳妥准确,每一个重要观点都反复研究,每一个新的提法都多方论证,每一段文字都仔细斟酌,把领导需要讲的内容精当、恰如其分地反映出来。不随便照搬理论界的观点、社会上的看法,不讲没把握、未定性的话,不讲有争议的观点,更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语出惊人而讲过头话、甚至“乱放炮”。这是近年来我们十分注意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起草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稿时,对文稿有一个突出要求,就是要讲“有出处、有把握”的话。我们坚持科学性与创新性有机统一,努力使每次的提法都准确鲜明、没有歧义,每段文字都经得起推敲。如果拿不准,宁可不用。当然,起草文稿不能照抄照搬,要鲜活生动,善于从别的领域吸收有益成果。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尽可能用中央领导所讲过的、党内理论专家所认可的、人民日报规范提过的观点,如果实在吃不准,就不能作为定论来用。当然,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能一味追求准确规范,把领导讲话稿写成全是“正确的废话,没用的空话,好听的套话”。 ?! n: n. Y3 _2 V, z
- @. Z2 i% p+ \$ f
$ b8 o2 I7 v3 [* C4 m( T9 k; F3 P& p
/ \5 S2 q7 g1 h! [
3.涉及面广。领导的讲话内容十分丰富,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个领域,常常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外交、军事、法律、党建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可以说什么内容都可能讲到。因此,写好领导讲话稿要求视野广阔、知识面宽,尽可能了解各方面知识,尽可能熟悉各领域的工作。但是,在“包罗万象”的同时,也要做到收放自如,既能放得出去,还要拉得回来,既要纵横捭阖,又能秉要执本,使讲话既能体现较大的信息量,又不至于把主要观点淹没在大量材料中。
8 ]# w0 y2 w. }+ @! n+ }* m# x( j+ l8 ]# u9 m5 Z3 C e- [, ?7 | i
4 Z- U. F# X7 l3 f( o! Q
' B& L8 d0 b/ B( A: Q2 v$ d( _4.个性突出。讲话稿最终是要由领导讲出来的,所以必须尊重和体现领导的个性。每一位领导讲话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和要求,有的领导讲话涉及古今中外,喜欢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有的领导讲话立意高远、气势恢弘,喜欢讲时势;有的领导讲话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喜欢举例子;有的领导讲话朴实无华、通俗简洁、干净利落,喜欢用群众语言;有的领导讲话注重创新,喜欢讲新观点和新语言。同一篇稿子,可能这个领导欣赏,另一位领导不认可。因此,讲话稿在体现基本要求的同时,把领导的意图领会清楚、体现充分,否则领导讲起来拗口,下面听起来也别扭,起草人的辛苦也多半白费。领会领导同志意图,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平时要做有心人,培养自己的悟性,多听多记勤归纳,珍惜每一次与领导接触和沟通的机会,或者直接听取、记录领导的口头交代,或者拟出提纲或构思,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领导汇报。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注意把握以下两点。一是认真领会领导总的意图,把握其总体要求,特别是体会领导点到但没有具体展开的深层次的内容,而不是领导讲到什么份上,就只写到什么份上。尤其是在自己发挥余地比较大的时候,往往也是最能体现写手领悟领导风格和意图能力的时候。二是对领导的意图进行深化和拓展,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工作情况的最新变化,及时把握可能影响领导思路发生变化的各种要素,有预见性、创造性地“发展”领导的讲话意图。 7 t' n0 ?9 i7 n/ `: |
" [1 c, j# l+ W V# w7 \/ H" M( k
R, ]8 l4 R4 l8 H: |; e: D
二、要明确领导每次讲话的定位和方向
s5 J' N' b0 a4 x) y1 H
/ M2 A% j# T* z1 p ! H6 Z9 o# [5 r5 T4 x! Z
- e6 n! b) C) e& O6 W( a2 Q# x大家都是研究室主任,有些稿子是自己操刀、亲自上手,有些则是指导、带领干部去写。不管是组织指挥还是身体力行,稿子最终是从你手中出去的,把关、定位的职责都在你身上。而能否定好位置、选准主题正是一篇文稿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我们在准确定位和把握方向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重点是抓住以下四点。
/ W3 F/ V2 W, i, P: ^" q9 V' k% E
# R2 Q) U, k3 S6 M D
n( Y" U7 g7 C. B" ^( S3 ~
# x9 L5 Q' @1 Y! L `5 |1 p1.打造亮点,使讲话有点晴之笔、留下痕迹。名人、伟人之所以名扬千古,除了他们有睿智的思想和超人的智慧外,就是他们的语言往往是名言至理。在这方面,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堪称楷模。读过毛选四卷的人,至今过去几十年了,还能大段大段背出毛主席语录。为什么,因为毛主席的话是革命的真理、共产党人行动的准则。邓小平同志讲“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短短几个字,可以写出几千篇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句顶一万句”。政治家是这样,文人也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都是千古绝唱的妙语。
& J0 F4 ~. s: H0 S! q' i" u% n; z/ d9 r1 b/ }- P; ^/ v
- k) }; B& J, u, b
# S# d- ]2 A, w" q5 ^
邓小平同志说过,当干部就是用“笔杆子来领导”。这里的“笔杆子”指的是讲话和写文章。所以,要写出有影响的稿子,很重要的是必须有点晴之笔,有突出的亮点和闪光点。“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就是这个道理。近几年,我们在文稿起草中十分注意培育闪光点,挖掘出一些最精彩的东西,把它突出和烘托出来,这样讲话稿才能有深度、出思想,而不是平平的流水账,既让听的人容易记住文稿的中心思想,又在某一领域内叫响了一些提法。比如,中央颁布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5号文件后,根据部领导的意见,我们在吃透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总结出5号文件作为指导新世纪新阶段多党合作发展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重点是加强制度化建设,实质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提纲挈领的概括,既抓住了5号文件的主要精神,又易于人们掌握和学习贯彻。又比如,在民主党派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根据部领导的思路,系统研究和概括了政治交接的内涵,即“重点是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关键是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目的是加强参政党建设,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推动和实现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成为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工作座谈会讲话中的一大亮点,也使后来开展的政治交接教育活动有了“魂”,各民主党派普遍反响很好。还比如,结合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实际,我们提出并概括了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五个方面的政治责任,即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责任、高举旗帜的责任、服务大局的责任、团结合作的责任、教育引导的责任。针对如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概括了五个方面的内涵,即“爱国报国的责任、发展企业的责任、遵纪守法的责任、公益慈善的责任、道德自律的责任”。这一概括既比较切合实际,又易于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所认同和接受,成为继“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后开展团结引导工作的又一个响亮的号召。我们感到,长文章好写,点晴之笔难求。只有对情况熟悉了、把道理想透了、将认识深化了,并作出凝练的概括、通俗的表达,才能写出有影响的讲话,才能留下“痕迹”。 6 Z6 Y% P% M1 X$ ~% I! p+ `
' i* o" w2 s; v( h+ F; _ 9 f, _2 `* L- O6 t0 h; I
1 A4 B* }2 f2 S" Y" z
2.敢于突破,把很少写、不熟悉的题材写成精品。领导讲话涵盖面广、内容丰富,既有工作方面的讲话,也有理论方面的文章,还有各种场合的演讲和致辞。要写好领导讲话,只会写一类是不够的,必须门门熟、样样精。面对一些不熟悉甚至比较陌生的领域,更要下功夫深入学习,并运用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以他山之石来攻玉,把没有写过的文稿写出“彩”来。这几年,中央统战部研究室文稿起草有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在完成常规性讲话的同时,写出了一批精彩的演讲稿和理论文章。经过几次实践,我们感到,越是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有时越能写出新意。比如,前年起草部领导在“中华文化论坛”上的演讲稿,对我们是个考验。因为演讲类型的文稿我们很少写,对于中华文化的掌握和了解也有限。特别是这次演讲听众既有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领导同志,也有来自海内外的众多知名人士;既有在自然科学界享有盛名的科学家,也有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专家学者;既有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还有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如许嘉璐、董建华、杨振宁、金庸、陈映真等蜚声海内外的名人、学术大师和文学泰斗。而且论坛召开前,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邀来大陆访问,刚刚在北大和清华作过演讲,反响很大。经过研究,我们提出这个演讲稿要改变过去的大“一二三”套“123”的路子,以能够入选中学课本为标准,手法要体现大写意、大手笔、大气势,语言方面要鲜活、富有哲理,文章要精彩、大气。按照“大开大合、文采飞扬”的基调,我们分析了大量中华文化的资料和专家学者的文章,同时从晚会主持词和电视片解说中汲取营养,精心撰写,反复推敲,将中华文明最核心的东西挖掘出来,浓缩为几千字,领导同志作了演讲。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这篇演讲稿既抑扬顿挫、充满激情,而又妙语连珠、精辟深邃,是一篇阐述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力作,使人听了很难忘、过后常思量。这篇演讲稿现在已经成为许多海外中文学校的范文。 + E4 ^8 o" z( c$ U. A
) T$ m' d; ^. x3 | . F; Y7 g0 O7 i0 L
& \, q6 D# O3 M- ?/ z
在理论研究文章方面,我们也有一些心得和体会。前年在研究我国多党合作的发展历史和多党合作制度优越性时,酝酿撰写一篇理论文章。初稿形成后,感觉有了一定的理论色彩,但内容比较庞杂、不够系统深刻。我们总结了过去撰写理论文章的经验,感到需要在现有内容上加以提炼概括,并拟定一个准确、到位、传神的标题。按照部领导出的思路,概括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三性”(历史必然性、伟大独创性、巨大优越性)和“四个崭新”(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制度形式、崭新的政党关系、崭新的执政方式和崭新的民主实现形式),使整篇文章有了主线和精髓。这篇文章经过精雕细刻,有很多创新性的观点,发表在《求是》杂志上。
6 ?- o3 W* \% M. H4 V; c) L/ z
, V* y' v9 y8 ~! M" J
# V; }$ \# ?& V) U Z
& `8 O# c$ f: @/ K3 b3.推陈出新,使讲话不弹老调、常讲常新。对于长期从事文稿起草的人来说,最难写的稿子莫过于份量很重又要常讲的文稿。因为这类文稿要么是常规性的、惯例性的,框架、风格、内容都比较稳定,要么是同一个主题,要在不同地方、不同场合反复讲的。这类文稿如果没有新的思路和写法,很容易老腔老调老面孔,落入俗套,味同嚼蜡,讲一堆正确的废话。我们感到,对于这类文稿,一定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在主题思想一脉相承的前提下,尽可能用新概括、新材料、新语言,使人耳目一新。 & H2 x& q/ J$ ]- z2 _4 J
; p0 N7 P% |6 K0 [/ ]. y
G( m o a* E- \3 [
$ i4 A9 W' A' @1 x为了保护创新、鼓励创新,平时我们鼓励大家敢于写、放手写,大胆尝试,不怕失败。有不少年轻干部,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提出了不少有独特见解的思想,写出了许多鲜活、精彩的语言。事实让我们体会到,新手写稿,往往更能突破框框;宽容失败,更能激发创造活力。 4 A1 ?. w V& B% V, y8 W, S$ X7 F' P$ y
4 J, B0 g6 @) R7 ^/ A
! ~/ C$ y3 u5 h7 `0 x3 O0 ?
7 s s) j1 k5 a6 G5 |; y4.统筹规划,使讲话步步深化、形成体系。文稿起草工作是对领导人思想和决策进行阐发和提升的过程,也是对领导人形象和风格进行全面包装和塑造的过程,要有长远谋划,有一个总体的、系统性的设计,形成一个层层深入的思想体系。近几年,我们十分重视这一点,叫“写一步看两步想三步”,使讲话一步步深化,指导中心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比如,筹备全国统战部长会议文稿时,除了总结与部署工作外,我们每年都挖掘一个与统一战线密切相关的理论专题,在讲话第二部分进行深度阐述。又比如,部领导每年在中央社院春季、秋季开学典礼上都要作两次讲话,其中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个重要内容。这几年,我们就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政治交接教育活动,都进行了专题设计和论述,这些讲话串起来,就形成了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理论体系。再比如,中央统战部每年年终都要召开述职大会,每次部领导都作讲话。我们对讲话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规划,每次围绕一个主题,五年来分别讲了“调研兴部、制度建部、从严治部、文化塑部、人才强部”的五个主题。从这五句话中,可以看出领导同志抓机关建设的工作思路在逐步深化和递进,形成机关建设的完整体系和鲜明脉络,现在已经在全国各级统战部门叫得很响。
* g: y; a% N9 F5 y: L4 a7 t2 n
2 X; |5 r8 E) ^! E : [ B' c! Z) H2 O) P
. g( y" U6 y1 x
这几年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为领导同志起草讲话稿,大的思路、主题和基本框架主要是领导同志提出和确定的,我们承担的主要是整理、起草和加工的任务。每当承担一篇重要文稿起草任务时,部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经常和我们一块研究提纲、提出思路、谋篇布局,还常常带着我们一起推稿。这几年,我们在起草文稿过程中,从几位部领导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政治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局势判断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可以说,每写一篇稿子,思想理论政策水平都得到一次锻炼和提高。当然,我们在写稿中也是尽心尽责,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力争每次都有创新和突破。特别是我们要求“干事要写到黔驴技穷才出手,处长要弄到江郎才尽才放行,主任要改到山穷水尽才上报”,每篇稿子几乎都是搜肠刮肚、苦思冥想,保证了文稿质量的提升。 2 Y/ W# `/ p( ]' Q
. _. _- J) }' C# P' C
" v2 P0 \9 A- ~) H, p0 r# G
0 B6 u8 g* O' p* e L三、要掌握领导讲话稿起草的几个要诀 ( I. f; a# e$ n( J0 k+ b+ ^, w
Q8 k* ]: Y/ ^) b8 {
) G9 d$ G, |7 n" D0 k) E X" b6 G4 z/ G
9 B- ]6 ]5 Z5 w5 z, m文稿起草既是一种“遵命文学”,也是一项融入起草人主观努力的创造性劳动,既要考虑“谁来讲”、“以什么身份讲”,也要把握“对谁讲”。也就是说,成功的文稿必须同时兼顾领导人、起草人和听讲人,处理好三者的关系。那么,如何处理好三者关系?我们的体会是要做到“一个忘记、两个记住、多个参与”,也就是“忘记自我,记住领导,记住听众,集体推稿”。
. `1 I' d$ y7 s b
3 L+ ^) w, p }# j# E+ Z
+ k2 n; D! q- P% W3 K' G6 y0 G% R
忘记自我,就是在起草领导讲话稿中忘记自己,从领导的角度写稿子。写领导讲话稿,阐述的是中央和上级的精神,体现的是领导的意图,不是讲自己的观点,更不是写自己的文章。大家都在不同场合听过很多领导的讲话,可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稿子理论性、学术性太强、太专,不符合领导的身份;有的稿子部门色彩太重,只是从业务角度展开;有的稿子过于复杂、晦涩,讲起来很别扭、不顺口,甚至在讲话中还要不时看看上下文,临时琢磨其中的含义。这其实与起草人没有忘记自我,将自我风格和习惯带入文稿都是有关的。因此,对起草人来说,不能有自以为是和先入为主的意识,更不能想通过领导讲话体现自己的思想,使领导讲话成为自己的“传声筒”。当然,写领导讲话也是做文章,但它是从领导者的角度写文章;写领导讲话也可以反映作者的思想和研究成果,但必须符合领导的意图,符合领导的身份。对领导提出的修改或者否定性意见,也不能认为是对自己工作的否定,而要在如何更好地领会领导意图上找原因、做努力。这些都要求干部必须有奉献精神,忘记自我,甘于寂寞,当无名英雄。
# [2 E3 |, P( Y( \- L$ ?$ u2 T
$ B5 r6 `% P9 ]& X/ |
3 r0 ]; m9 Q$ w3 |' ?9 h2 |6 Y T u' ~3 j( V1 Z' V& g. m
记住领导,就是在起草领导讲话稿中,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领导讲话的意图、要求和风格,写出领导的高度、领导的深度、领导的风度。这种能力不是一日之功、一役之劳,必须经过日复一日地积累和思索,并切实体现在写作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在框架的构思、材料的取舍、语言的润色等方方面面。这几年,研究室在把握部领导风格方面下了一些功夫。比如,为国家领导人起草讲话时,一方面,要写得生动实在,又不能写过于具体的内容、过细的材料。另一方面,要写得有深度和高度,不能讲得太理论化、学术化,即使是参考了别人的研究成果,也都要变成领导讲话的语言。又比如,有的领导心比较细,考虑很周全,起草文稿时就要尽可能丰富严谨,努力把领导重点想讲的几个方面讲充分,多用形象思维,多用鲜活文字。“记住领导”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强调和在实践的:“最好的粮食交国库”,把最精华的思想、最翔实的材料和最生动的语言贡献给领导同志的讲话。 2 \( _4 M6 p9 H; s
' Y2 W. ^0 \& x 3 ]' K$ X5 l* k: B( z" z
# U0 S8 j! _4 ]1 h7 Q
: r M) F. b+ T
3 ~2 {0 H& _0 ]: x& d% Z8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