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房立洲 于 2016-10-6 11:15 编辑
4 ^# P' L1 A' s1 N' X
+ h# j8 a) s( o% m2 O0 v
1 l4 z) h. E4 k: ]: h, M2 C8 p8 `7 |; u( r; P3 W6 e3 b& n/ o4 W
——浅谈公文写作社会背景的领悟方法
V: d- C0 N5 J" @/ t+ |- \" z! T( y1 {. C. V+ C4 M
房立洲
. A: c( p5 n. ^$ i( f r
2 G0 i+ G3 @) n% c8 {; x8 y
/ V0 b6 ~: G* o9 Y0 W3 L
) u1 @+ a2 w [: F时务和要闻虽不是公文写作所要反映的主要对象,却是公文写作先要重点研究的对象。
: \7 I. Y- p) t& h5 B
& k8 j# e9 _" W. h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们要成为公文写作的圣手,就先得努力成为领悟时务要闻的高手。在纷繁复杂的时务要闻信息中,别人看不到的,你看到了;别人想不到的,你想到了;别人用不到的,你用到了。“秘制成佳酿,创造是奇珍”,你写出的公文就有了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 I& H" K5 T% G* {8 |( E( ^3 |2 L" y
$ i" V. G1 v8 [1 u& g随着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我们获取时务要闻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异彩纷呈。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科技的;宏观的,微观的;国内的,国外的;等等,无一不是我们获取的对象。有了社会大背景的底色衬托,我们写出的公文才能高,才能新,才能巧,才能实,才能彰显其应有的贯彻政策、指导工作、服务社会的巨大功能。
0 [8 z' j9 R; f& u i {- ^2 Q, c: F- A" o2 a
在对社会背景知识的获取中,我们不是要成为政治和社会问题的专家,我们是要在积淀文化底蕴的同时,获取写作所需的基本营养素。社会背景是复杂的,丰富的,多变的,我们获取社会背景知识的过程因此是长期性的,有重点的,分领域的,既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始终坚持学与思、知与用、粗与精、博与专相结合,这才是我们积累社会背景知识的“王道”。
/ M! S& i6 J1 y: O7 d2 k) v
4 Z- X5 Q1 b4 m- p. C: f8 b& V; `公文写作中对社会背景知识的应用不是机械的,生硬的、拼凑的和游离于文章之外的。社会背景知识应用的最高境界是浑然无迹,“巧夺天工”。应用得好,社会背景知识就是构成我们公文内容依托的“大气云图”,永远是那样的“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应用得不好,就是高调虚弹,隔靴搔痒,尾大不掉。为了构建这幅“大气云图”的理想境界,在平时的积累中,我们必须坚持“日新,日新,又日新”,重点关注有可能成为公文社会背景知识的潜在领域,努力从社会的“矿山”中撷珍探宝:
- z: o2 V# {8 R8 E7 v8 [9 ~% ]0 p* L
# ?/ t. P7 u' S; ^/ P7 w x0 o. Q" a( O一、汲取理论营养,深掘公文写作内容的思想源。公文鲜明的政策性、指导性、指挥性,要求写作者务须勤奋学习各种学科理论,哲学的,政治的、社会的,党建的,专业的,以及各层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等等,相关的学科知识积淀,有时哪怕只言片语的引用,也都有可能增强我们所写公文的理论气质,具备登高望远的气度,举重若轻的力度和指津引路的高度。例如:
8 b Q0 [+ a6 J% N, m1 M; K
+ G: o5 t: i0 K! u【例1】在向××学习争做道德模范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Z) E9 j& `* ?. X3 c J6 t
" t }2 y9 a( ~, S& ]' j; M…… & k) D- L- ~6 B6 p' g7 \
; U: ^& r3 e: Y% `3 M. T
××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信息××市场化,市场化将政府权威与市场交换的功能优势进行融合,从而提高政府功能输出的能力,实质是将政府权威制度与市场交换制度的功能优势符合配置,形成一种供给公共服务的新制度安排,从而重塑了政府亲民形象,体现为:一是将政策与执行分开。政府更多的是“掌舵”,而非“划桨”,政府通过决策确定公共目标,通过非政府力量的参与来完成,政府按契约对第三方机构实行质量目标管理,这就能确保政府从繁琐的人事和日常××业务管理中解脱出来,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质量的控制上…… * v- y6 @8 [1 u4 Z
6 s' h+ W: }% ^! f6 \$ }0 R" L
例1摘自某单位在本行业全国论坛上的交流材料,主题是介绍本地信息××市场化的创新做法。如果按一般的总结写,可能就平铺直叙地介绍市场化是如何实施的即可。但由于是带有一定学术研讨性质的论坛交流,所以,本文引用了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有关理论。如此“挖掘”,较之一般的总结性材料,就具备了不一样的理论品质。
7 H' K: g1 j: B+ Z: M- G
, F6 U1 z" u+ U+ u G二、浏览会议要闻,打开公文写作内容的政策源。中央、省(市、自治区)、市以及各级地方的一些党政重要会议,都紧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提出了促进本地发展的近中远期发展计划和重大举措,对指导各级各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这些都是公文写作者必须关注的重点内容。写作者只有深入领悟其精神,把握其实质,才能使自己的写作始终与上级要求保持高度一致,找到提出要求,布置任务、落实举措的政策源,进一步增强公文的权威性、指挥性和操作性。例如:
6 P4 Z) S( I+ I4 H
- D$ T5 Q5 u; L; T【例2】××在中国共产党××市第×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l9 g" |( T. L, s; ?! D' g0 V
/ ]: q- Z# P6 P2 B% E2 x7 X
…… $ t( R' ]: _5 i+ b9 M( t
! ?2 }, m& S; P- k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力打造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
+ H& {0 w5 y" k; p! E( r1 Y( y, W! d% ~# ]
科学发展观是……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生活品质表示人们生活的品位和质量,包括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五大品质”。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体现了……
4 _8 u- Y5 x! H9 r0 Y1 x* f
2 c0 W# E- X9 I& D
【例3】在××会议上的汇报 ) Q4 ?+ A) u8 i- o) @6 u. P4 e
, I) X2 z; K( J/ P0 ]7 h
5 q) J5 d/ o3 T& O: f0 C) O
& j8 ?# D2 g$ C$ U上述例5追溯历史,立足当前,展望未来,糅进了上级要求、市民期待以及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等多层面因素,把“为什么要治水”论析得全面深入,视角广,切入准,落脚高,不由人不信服。(本文发表于《领导之友》2016年第6期)
; @0 Y( m+ x+ {/ J4 ]; P8 u9 |- H h; T4 a) x0 @ g/ A) X
/ G+ G2 E; v* u5 B9 ]: F5 Y6 R: u' y2 T6 S L+ p. G3 F8 Z
【作者简介】房立洲,男,1971年生,哲学硕士,文学、英语双学士,副教授,中国诗词学会会员、浙江省秘书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会员、浙江省社会心理学会会员,浙江建设文创委副秘书长。近年来,发表哲学、文秘、政工、城市科学等学术论文一百余篇,诗歌、小说、散文50余篇.现为某事业单位干部。 / }/ O0 _% x" Z0 h, _; d8 Y
! ]' R9 J9 z7 e# S; G;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