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国答:. y; g- |6 F @6 x8 x/ F
4 `4 v1 l! R e _9 l6 }, o 网络为我们寻找材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我们写文章不能简单地复制加粘贴。如果简单地复制加粘贴,与过去人们批评的剪刀加浆糊又有什么区别呢。无论是过去剪刀加浆糊还是现在的复制加粘贴,都是一种简单的投机取巧的方法。如果一个机关文字工作者只知道投机取巧,则恐怕在文字工作的道路上难以可持续发展。你已经发现这样做不好,而且也想找寻突破口。这里我顺便谈点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为你提供参考。) p. b7 B6 H# r0 H- C
) \) S* o3 _& U( T% c 第一,要了解、熟悉、研究本单位的工作情况,这是机关文字工作的基础。不熟悉情况,肯定写不出来,正如你自己感觉到的那样,“我现在写材料,总感觉脑袋里没词”,你自己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是不是因为不熟悉情况呢?不熟悉情况而去写作,就好比无米之炊。这个问题在这次活动的开头已经详细涉及到了。) C* U# w5 a8 b: A; |/ f% _+ e+ n
/ Q: l t1 \& b4 p% S, f
第二,如果你对于本单位的工作情况非常熟悉,甚至于还有深入研究,但仍然是“我现在写材料,总感觉脑袋里没词”这种情况,那可能就是你缺乏提炼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则需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可以从学习别人的文章入手,看看别人是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过长时间的阅读分析和思维训练,直到随便拿来一个老秘网题目,你稍微思索一下,就可以说出一二三四等若干个思想观点来,这时也就差不多可以说解决问题了。
/ x1 g6 ~# a, D6 l. H7 j- T2 O0 o* F) i* D7 O' Z3 D; n1 C& G
第三,我们回顾一下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学习语文课的情况,无非是要解决两个大问题,一是能够读懂别人的文章,二是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别人的文章,不仅要知道它写什么,而且还要知道它是如何写的,只有这样才算真正地读懂了。对于自己写的文章,不仅要知道写了什么,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一定要讲得出道理来,既能够说服自己也能够说服别人,只有这样才算真正地理清了思路。
" e( I! J2 a! R5 ]) E' k. f- g
' A! f: p9 Y) }; d Z) o8 o 读和写是相互关联的,读懂别人的文章,知道别人的文章好在哪里,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总是不识好歹,不知道好文章好在哪里,如何写得出好文章呢,所以人们都强调要多读。读是为了写,写要善于运用读的成果;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多读之后必须多写,要努力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7 W' l D1 F9 ~; {$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