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单位举办骨干通讯员培训班,邀我去讲写作课。我推脱不掉,就以“一万小时成功定律”为切入点,与大家交流了一点为文之道。下面是我的发言:8 Q3 O( k2 I+ W' [3 r% i' Z
* S; Q% h5 s% {
在这个世界上,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人微乎其微。绝大多数所谓的成功人士与普通老百姓过得是同样的日子。自己心中想取得的成绩,只能靠自己一点点去积累,一天天去精进。绝大多数人的成功,都是积累的结果。每个人要做的,就是一步步在努力中获取能力,以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6 ~# g/ k& e, r" C! U4 G
) E7 B/ e* d: r( p, R( ` 提高能力的关键在于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的基本方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练习、练习、再练习。
* j1 z% I! [5 L5 [ D
4 V( V& u' O* w1 u& [ 我时常给大家讲“一万小时成功定律”。所谓“一万小时成功定律”,是指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德韦尔提出的理论——一个人在任何领域取得的成功跟天分无关,只跟“练习”时间长短有关。一般说来,一个人如果想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他就必须“练习”1 万小时以上。$ d3 D1 V$ c3 ]; O" t! @+ J1 T0 Z3 u
% ~- E T1 d- } J! Q 打个比方,如果你爱好打网球,并想成为世界一流的运动员,你就必须苦练一万小时以上。假如每天练球四个小时,一周练五天,那么成为一个优秀的网球运动员,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这就是所谓的“一万小时”成功定律。中国有句流传甚广的话:十年磨一剑,与这个理论讲的是同一回事。' G) b9 u8 k! m- _: _
8 a0 `' b ?* L: {+ X' r* T# _5 j
“一万小时”成功定律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印证。譬如,德国心理学家曾在柏林音乐学院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一般从5 岁开始练习,每年逐步增加练习时间,到20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共需要1 万小时。还有一些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在更多的领域作过类似研究。他们跟踪研究过很多世界顶尖级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等。实验证明,他们的技艺至臻完美基本上都需要花去一万小时时间。即便他们刚开始不爱好这个领域,通过一万小时时间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这些研究者最后不得不感叹:“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充分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
) F! f0 {$ K, V# B7 Y# @$ P. ~8 ]
7 P' @: g/ p1 d# s5 h 人们都羡慕那些成就非凡的“笔杆子”,可是有没有想到,他们大多数也和我们一样是平常人,其所以能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们有超人的耐心和毅力,肯花较多的时间来训练和积累。如果大家想在写作上取得一点成绩,就先别埋怨自己没有机会,而是先问问自己功夫下得够不够,有没有付出过一万个小时的努力。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只要不是太笨,有这一万个小时的苦练打底,即使成不了大师、巨匠,至少也会成为本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S7 D6 l2 y3 c! o+ z
5 t6 D* V( k# X2 ?
写作就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这里我讲几个名人的经历,可能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 W7 I4 d9 W& ~4 ]! D; d H; ]* P) B: j: c* B9 S" ^: L1 n, y
以写作《细节决定成败》而闻名的汪中求先生,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做推销员之日起的十多年时间里,就坚持不懈地做日记、计划、总结和专题调研。十几年如一日,积累和发表了57万字的市场营销与经营管理方面的著作和专题文章,才有了《细节决定成败》这本18万字的书。但他经常还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每当想选一个课题深做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功力还不够。
* {9 H- ]7 ~ H9 p5 M1 V5 q4 P/ F N# M
著名文学大家钱理群先生,也是一个善于积累和坚持的人。他从1960年立志成为学者后,默默无闻做学问,直到1985年才突然发功。从那一年开始,他发表了一系列厚重的学术文章,很快成为业内翘楚。钱理群不仅能梦想,而且能“潜伏”。他苦练了25年的内功,终于厚积而薄发,一鸣而惊人。
" O$ t0 g9 A5 x+ f
2 m: x. h ~; [ ~4 h6 }) p! ] 著名作家李敖先生一生嗜书如命,藏书多达8万多册。人们算了一下,扣掉他在台湾监狱6年的牢狱生活。他在行动自由的时间里,每天要购9.3册书。除了藏书外,李敖先生还靠土法上马,自行设计、剪辑、收藏了成箱成柜的各式资料。他成功的秘决,仍是那句话:“勤能补拙”或者“一份辛勤一份才。”3 ~; _8 Y; O3 w5 j4 w5 h
% _* [5 J# W N5 c) a% ^3 s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古今中外,凡有所作为者都是勤奋和历经磨难的人。大家有空去看看《史记》、《资治通鉴》。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无论唐宗宋祖、秦皇汉武,都不知要经过多少磨难、多少委屈,还要经过几多惊险、几回征战,才能谋得江山。再看看中国的文明史,李白、杜甫一生历经坎坷,由于命运多舛、不平则鸣而成为“诗仙”、“诗圣”。单就他们历经磨难而没成为疯子,就需要很强的精神定力和多年的修为积累。他们的经历无不证明了历史的经验:磨炼造就英雄,锤练丰富才干。人世间,真正有作为的人,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思想家、科学家,都是肯吃苦、能吃苦的人。他们付出的努力总是比常人多上千万倍,因此而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 G) c' c. l& m7 n+ i" m% {& J
: {8 Q2 ~ _9 T. T7 c e% Y0 U/ N5 F% O' H8 u% ]- t
( L+ E5 M; D. t, x! n% U; M- c
总结他们的成功之处在于:勤加练习、勤加练习、不断地勤加练习!写作如此,干任何事情都如此。决不放弃学习,而且一定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里、工作实践中。我想大家只要坚持十几年甚或三五年,你都会取得惊人的进步。( }$ V( C% {1 ]/ h
4 A) Q+ L* l+ e; G: @
这就是写作给予我的深刻启示。文/赵伟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