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作为总结、指导工作的一种最常见的文体,广泛地散见于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会议到媒体等各种场合。可以说,凡是工作、学习、生活的地方,人们就会不同程度地接触到各种经验材料。用经验材料指导和推动工作,成为从上到下广泛运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常规武器”。 7 Q! r" Y2 o; j: t6 X G& N6 V- B / r' }9 {! h9 c2 R9 y+ P3 d
虽然说经验材料对工作的指导作用已经被人们普遍认可,但是,在与经验材料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长期以来一部分经验材料形成了一种生硬老套的面孔,成为空洞无物的说教,读来令人反感。究其原因,还是文字工作者在整理经验材料时缺乏创新的精神,对广大受众的精神文化消费心理研究不够,往往习惯于以一种居高临下、我说你听、硬性灌输的方法,去整理本应是生动感人、鲜活真实的经验材料。那么,如何写好经验材料呢?芽笔者认为,主要途径有以下四种。 / k4 a/ w8 r- h! w* e " J- L! B& ?& W$ f" b* G
第一,吸取新闻报道里的新理念。 4 j$ f A' J( k& W- s% ~ ! K3 z5 q) v* I4 C' u$ x3 i% N
新闻传媒之所以成为受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特殊商品,是因为它本身除了向受众提供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供借鉴的大量的有用、有趣的新闻信息之外,还传播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理念以影响受众和社会。这些新的信息、新的观点和新的理念,不但影响着受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行为方式,而且,对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或改变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各国受众对新闻传媒提供信息的获取欲望始终兴致不减。/ n* m! O$ q; u9 N
5 W. D i8 ` J 我们学习新闻工作者注重用新的理念和思想引导人,一是要学习新闻工作者培养自己善于发现和捕捉新理念、新思想的眼光和高度敏感性。综观众多的经验材料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在同一行业或从事同种职业的典型当中,其经验做法基本上是一样的。其实,世界上哪有没有个性和差异的东西呢,不要说不同的性格特点,就是同一父母生的多胞胎子女,也是“九子九个样”,更何况情况千变万化的单位和不同的个体——个人呢?芽学习和练就新闻工作者特有的职业敏感,就是要不断练习观察和捕捉富有个性和特点,鲜为人知的事实和细节的基本功,克服和防止整理经验材料的时候犯“千人一面”、“千个单位一个举动”的写作手法;就是要摒弃“带着筐筐去采购”或“带着观点找例子”的约定俗成的坏习惯,深入到生活和生产第一线去体验、去发现、去总结所在单位或个人的新做法、新思想、新事迹和新经验,从中去找个性,找当前或一段时间内企业、行业或社会大力提倡的人文精神或经验做法。二是要学习新闻工作者精心构思立意、精心提炼主题、精心遣词造句的执着精神,行文做到定位科学,表达准确,注重用感人至深的事迹或经验去打动人、感染人,用恰到好处的、科学的、少而精的评介语言去影响人、启迪人,而不应用一些空话、套话、大话人为地去拔高典型,塑造典型,宣传典型。0 o4 I6 q7 {" C
5 m$ X& O/ q$ |- j- e* u3 i! i 第二,吸收文学作品里受众喜闻乐道的成分。( s, f& G0 B) x% A7 _2 l: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