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这是我2000年1月写的一组文章,写的是我多年开会的经验。共四篇,题目分别是“领导同志来听会”、“领导讲话”、“为领导写讲话”、“会经”。五年后再看这组文章,倒还不觉过时。特别是“会经”,仍然对领导同志开会、开好会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故不揣浅陋,献给大家。 # ?/ B* Z" X$ k' ~& b# k& B M 7 Z4 S! N n6 E% ?3 {! t* l早几年,我还在一个市当官的时候,每年春天,都有一个“例行公事”:列席本市人大或政协会议。“例行公事”这个词,用在这里是中性的。在这样的定性下,“例行公事”这个词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大或政协会议本身:无论是程序抑或议题,每年大体差不多。我年年去列席,又基本固定在一个组里,所以代表们也都成了老面孔了。: Z3 a6 w6 M: Z+ \* [( ~% ]3 j
% |7 }6 c: b, J" n- s9 @
人大的会我去得多。人大的代表,较之政协委员,有一个特点,就是带“长”的多。虽然也是各界人士,但大多是那一界的领导同志。由于这一特点,所以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就比政协委员更强一些,看问题更全面一些,特别是在分组讨论时,总能高屋建瓴,发言时就象是在本单位作报告,一套一套的。这时我特别羡慕他们,因为我始终学不会在这种重要的场合,说出这种既庄严、又系统、又正确、又贴切、还很风趣的话来,虽然我的“官历”也不算短。后来我总结我三十五岁当了处级干部后,老不进步,这是很关键的一条。/ U1 `! f2 K. H9 @9 p
8 E4 H& G2 L- }. \在分组讨论的时候,市主要领导就分别去各组听意见。每当领导同志率领电视台记者进来,会场就会出现一阵热烈。领导同志总是满面春风地和大家打招呼,或挥手,或抱拳。落座后,很和霭地说几句话。这时,记者同志已将摄像机架好,组长同志也已简单汇报了讨论的情况,领导同志就说:好,好,大家接着说。2 K/ Z. s }* W) I5 P;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