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C- ?; O: V0 A3 e, s 二要适当使用表示模糊概念的词。模糊与精确相对立,但不与准确相矛盾。公文不仅要求用精确的词语而且也需要用模糊的词语,二者都是为了准确。譬如,“截止1998年年底,全区已完成节水灌溉面积约220万亩”、“到目前为止,公费旅游之风尚未完全刹住”,“年底”、“目前”都是模糊概念,前者因为是统计概数,无须精确到×月×日,后者则是表述的需要,无需精确,如果将“目前”改为“×年×月×日”,反而失去准确性。公文中常用的表示时间的模糊概念有:现、现在、最近、近日、近来、近期、相当一段时间、一定时期、目前、自×××以来,等等;表示数量的模糊概念有:一些、有些、某些、部分、大部分、少部分、几乎全部、个别、极个别、多数、大多数、绝大多数、少数、极少数、多次、屡屡、不少、凡、相当数量,等等;表示范围的模糊概念有:各级、各类、有关、相关、一系列等等;表示程度的模糊概念有:十分、很、非常、进一步、切实,等等。诸如此类,都是公文表述中必不可少的模糊概念。8 `: A7 ^& e8 z7 c$ L$ I7 r
) k- z" F; N' \4 j9 y8 N
三要运用专业术语。专业术语含义单一,能使表义准确。公文涉及业务工作时,应当运用专业术语,可以起到简洁明了、精炼得体的作用。不同的行业各有不同的专业术语,文秘人员应当注意学习各种业务知识,不说外行话。8 n& t3 _6 c8 a. Q- U6 g S
& s+ j3 I; e8 l8 n1 g- n L 四要注意使用具有概括性的习惯用语特别是成语。如:忠于职守、恪尽职守、玩忽职守、协调配合、廉洁奉公、舍己为人、精益求精、以权谋私、徇私舞弊、挥霍浪费、吃拿卡要、行贿受贿、小金库、回扣、赞助、走后门等等。诸如这类成语或习惯用语,用在公文中,不但可以表义准确,而且言简意赅,本文由老秘网推荐,使语言更精炼。但是,也要注意避免堆砌词藻,不使用带有地方性色彩的习惯用语。- G H+ j {& I% G( ~
7 E/ F2 a2 Y6 M8 e' k" h6 y2 F# D
五要恰当使用一些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下来的文言词语。现代公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有:查、兹、贵、该、经、业经、悉、惊悉、拟请、务请、是荷、为荷、为盼、承蒙、特此、特予、此令、为要、为宜、值此、如下、凡等等。商洽、请示事宜时常用“贵”、“为荷”,批复中常用“悉”、“经”,慰问电(信)中常用“值此”,唁电中常用“惊悉”。恰当使用这些文言词语,可以表达特殊的意义,而且使语言简炼,但是切不可滥用,否则,会破坏公文的严肃性。9 K* l4 I0 [" z4 _8 Q
( Y3 a4 b! O; C6 Z& ?. O1 Q8 p3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