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情水 $ v+ `# ?2 G% h: m, u0 o) X
□黄志锋! w; {$ h7 I$ j6 F9 I$ A5 e/ l5 h$ J
. S; B! r' k: n. f
王老太一早起来,见到自家屋外的大石缸水又满了,心里疑惑不已。. l, T% G; j% j
. O0 t! p, u$ f- N# h% [
自去年底遭遇旱灾以来,村里虽然断了水,可王老太家屋外的大石缸始终盛满水。本来刚缺水时,王老太曾和乡亲们到十多里外的谷沟去取过水,但别家都有骡有马帮驮着,自己家没有,只能用肩去挑。有什么办法呢,家中只有老头子和自己两人,老头子大前年中了风,差点丢掉性命,虽然经过医治把命捡了回来,却落下了后遗症,如今只能够勉强自理。女儿八年前嫁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听说结婚后就去打工了,也不知如今在哪,哎,怕是不再认父母了。儿子在外乡当了个副乡长,久不久来电话总说忙着呢,一个月也不能回来一次。 ' B! ]5 i3 W* P; @( e4 N# e+ W" m
3 x: d1 k# x) s9 b5 N+ k% v 王老太担着两只十斤装的塑料水壶跟在骡马队后面,虽然只有二十斤,但对于王老太来说就像是挑了一百多斤重的担子,好在同行的几个后生力气大,久不久轮流着带上王老太的担子,让王老太在后边急急地追。后生们都说:王老太呀,您这一把年纪了还来挑什么水呀,我们担回去分给您不就得了?王老太却说:“哎呀,这些年麻烦乡亲们的太多了,哪还好意思呢!”自从女儿出嫁,儿子调到外乡工作后,家里的田地多是靠乡亲们帮助打理的,有病痛还是乡亲们来探望送乡医院呢。见两老可怜,农忙时节乡亲们都会主动帮助他们耙田犁地种庄稼,只是王老太老两口经常搞不清是谁帮的活,也不见有人主动问他们要工钱,弄得王老太很是不好意思。
( y+ z1 i1 v9 A1 }; V
3 }: B9 D3 G' S' }* t `; ~ 回到家,王老太累得不成样子,放下担子就在自家门口的石墩上坐了半个多小时,之后才转身回屋看老头子。老头子正双手颤巍巍地洗锅头,铁锅毫无节奏地磕碰着地板咚咚地响,王老太看着心烦没好气地说:“放着吧,等下子我再给你煮!”老头子呆呆地扫了她一眼,这才放下锅头拿起拐杖一跛一跛地往外走去。王老太心想,村头的水柜都没了水,今后都得到谷沟去取水了,虽然两人用得不多,但总得要去担的,那么远的路,真难吃得消啊。想到这王老太心中便有几分惆怅,哎,要是有个小孩在身边那就好了。 , m& d* h& t* c( }
0 J- M( N0 Y- [/ f) G( i
去担水成了王老太新的艰难的任务,她早早地起来,草草吃过一碗泡饭后便走向屋外的大石缸,准备拿桶和扁担去担水。但令王老太想不到的是,大石缸水满了。怎么回事?昨夜谁给送来的?怎么听不到一点响声呢?王老太走回屋,问老头子昨夜听到什么声音没有,老头子木讷地摇了摇头。王老太这回确信自己真的老了,耳都背了。% p* I5 k. H' Z0 B3 h3 U m
6 d& z+ z$ [$ Y- D: F
水缸满了,从王老太发现的那天起,此后天天如此,但是王老太就是没有机会碰上送水的好心人。王老太打电话问儿子,儿子说也许是村里安排的,现在各乡镇都派人给群众送水呢。王老太听了儿子的话,心想,也许真的是乡、村干部给安排的,也就有些心安理得了。* \, B) E6 y: W4 a7 ?4 J
7 d! U, c( T2 a" n% Q: i6 L 一天,王老太扛着锄头到自家的菜地去给瓜苗培土,在村头碰见爸秋担水回来。爸秋迎面就说,王老太您真是有福呀,想不到阿龙成不了您们姑爷却成了您们的干儿子呀。王老太心里一惊,急问这话从何说起?爸秋说,您就别装糊涂了,难道那么多年来阿龙给您们家耙田犁地您不知?现在又天天给您们送水您也不知?哎,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遗憾啰!
8 O- Y$ ~, F4 W
2 N7 k3 {+ Q+ O: t2 u; J 王老太恍然大悟。阿龙就是当年跟自己女儿好的那小伙,人挺憨厚老实的,当年女儿爱他爱得死去活来,只是因为他家兄弟多,穷!所以两老始终都不同意他们俩的结合,硬是逼迫女儿嫁给西村支书的儿子。女儿在流泪出嫁时曾发出狠话:我这辈子没有你们这样的父母!果真出去八年了,再没有回过一次家。 * E- ?7 k( h$ l2 e% R/ k! K6 J
: J7 @6 O6 G& Z% w
世上没有后悔药,想不到阿龙不但不记仇,还暗地里照顾我们这么多年,想到这王老太觉得羞愧难当。在走去自家地头的路上她思绪万千,犹如翻倒的五味瓶,但事实是不可改变的。王老太在给自家南瓜培土除草之后,不自觉地摘了两把鲜嫩的瓜苗,在回家的路上,特意路过阿龙家,悄悄地把瓜苗放在阿龙家的门庭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