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我想了很久也不好界定,从平时我们的表述中可以知道,这一直是一个词,一个概念,一种事。可是,现在机关里的“文秘”可以分为“文”和“秘”两种:一是为领导做专职秘书的。在单位泡泡茶、打打水、清理卫生以及收发信件、接听电话,在外跟着开会、开车门、提包以及其他不为人知的私活。比如李真;二是专门写材料的。每个办公室都有一个科室,所有的工作就是为固定的不固定的领导写讲话稿、总结、调研报告、上报材料,以及一些充门面的文章。 " {6 u0 e: c" n# ], _& Y3 m ! N1 m; {' C' w) E6 I
为什么文秘会分家呢?可以说,是我国政府机关的一些特点造成的。中国的干部大多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上进心,上面的任务专项检查、指导等等也非常多,导致每个领导每天都在不停地讲话、开会、喝酒,忙得晕头转向,做事风风火火的,固然担心忘了这个表彰大会那个的上级,喝多酒后开车门提包之类的小事往往变得很困难,出门在外有些准备工作自己亲自出马又不太方便。所以,专职秘书也就是本文所说的“秘”这一行业应运而生。同时,汇报会、工作部署及充门面地在各种媒体上搞点文章以显水平也非常必要,且无需结合实情,千篇一律,自己不可能有时间写,或没能力写,所以专门写材料这一工种便非常必要。此其一。其二,机关进人往往有两种方式,一是没多高学历多少文章的,通过父辈的关系进了机关;二是大学毕业后通过选调考试等正常方式进去的。第一种人虽然没多少文化知识,但人际关系微妙,既然来了,得有事做,且必须视受到重视。去干个秘书吧,和领导近一点,可以学点东西,部门也比较重视,通常能得点小利,也较风光。至于于第二种人,虽然贴身秘书谁都想做,但鉴于岗位僧多糨少,材料又必须有人写,你的确也有这个基础,再加上一部分人的书呆子气,领导自然会发挥你的特长,当个写手。& V. O E$ E+ k" d3 [ |0 q
% |6 d0 M' D+ _ 那么,到底哪一个的价值更大呢?或者说具体点,在机关里谁提得更快,更受领导重视呢?我也不知道。不过,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分析:一是1990年以前的。这之前,“秘”更受重视,提得也更快;二是90年至今。随着制度化、规范化进程的加快,暗箱操作相对减少,各种工具性的东西更加方便,领导对秘书的信赖逐渐减少,“秘”的相对优势也就减弱了。同时,领导人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很多人本身即文化人,不像原来当兵的居多,对能写能说的更加重视。再加上一些新的选人方式的出现和选人程序的明确化,“文”的地位渐渐上升。比如公开招考就可以让写材料的受益匪浅。) s; F u. e! S/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