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朋友。谢谢大家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能够有这样一个场合,来做这样的交流。 # L' S4 J! O8 y6 L0 m3 N, z% V; r
8 V8 J, p" U1 V8 n
刚才我走进来的时候非常非常感动。因为今天我们这里不仅是座无虚席,而且还有那么多站着的朋友,还有坐在地下的朋友。我想大家不一定是为我而来,其实我们都是为了自己内心的那一份愿望,也就是说在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有很多梦想,我们同样有很多迷惑,我们每个人有很多憧憬,但是当下我们也还有很多的犹豫不定,甚至我们都有内心的遗憾与伤痛。怎么样可以让自己有限的一生过得更好?为着这样一个愿望,我们回首去追觅古圣先贤的声音。
! B/ w2 P' I0 f1 G- e
* q+ q; v4 L7 q9 Y9 L0 U 其实我会看见先贤们在千古之前,越过历史的尘埃,还在向我们缄默微笑。他们的笑容会给我们一种温暖和信心。我想今天我们到这里来,是共同完成一次寻找。其实我们寻荐的,不一定是古人的一句哲言,而更重要的是他的哲言说出了我们在日记里说的话,或者是久久徘徊于心但终不所得的那一句话。其实这样一种愿望发乎于心,止乎于心。每一个人,我想今天来的每一位朋友,其实是为了这样一种心灵的愿望。 + `1 X* Z( S! Y: c
* U9 ~& _. d" o7 E 那我们的话题就从心灵开始。什么是激荡与感悟?我想每一个人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眼睛可以无比辽阔地发现世界,但是我们不一定能够无比深刻地发现内心。因为人的内心是什么样子,这永远是我们最难回答的问题。 , C1 q6 Y' e/ i
9 D4 U' X' w3 W& d" S. l4 n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人去做心理咨询,他跟医生讲说:“我现在的症状是不怕工作,但是很怕休息的时间;我在执业的时候大家都说我很优秀、很成功、很称职,但是一个人回到家里,我就会忧思不定,内心不知道何去何从。我被我自己很多迷惑的愿望,支配得食不甘味、寝不安眠。我这样一种状况已经很久了,如此下去我就很怕自己会得忧郁症。” 7 K0 w+ {# E5 F1 C( X8 p2 k
) u, v- J- C' x8 p. Q0 V# Z
医生听了听说:“你这个情况是很危险,我先给你一个建议,我们这座城市里面,有一个豪华的大剧院,我们国家一位很优秀的喜剧演员在里面演出,大家看了以后都会开怀大笑,忘怀得失的。” 所以医生讲说,你先去看他的演出好了。你去看上十天半个月,等到你的情绪都调整好了,你回到我这里来,我们再来做一个探讨,看看怎么来改变你的状况。
; j) k* ]" Z' j
# `, z7 `9 O* }& g2 K 医生讲完了以后,这个病人很久很久没有抬头,他抬起头来的时候泪流满面。他对医生讲了一句话,他说,我就是那个喜剧演员。
# T' t6 a8 C* \2 u; k
( b3 `# ]: A8 n- j0 Z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叩问内心,这不是一个寓言,这说的就是我们自己。其实在当今社会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或大或小的喜剧演员。我们每天会用笑容,会用蓬勃自信的表情去装点出来一副面具。 6 a# ~9 m: R; B, N$ y+ `( X) C
1 c* ~( s% R" H% W 我们工作的时候要面对老板、面对同事、面对手中的职业。回家以后要面对亲人,不能让他们为我们担忧。我们每一天在这个世界上,太多的表情是为了他人,而内心的愿望究竟是什么?其实我想这个故事是作为一个现代人生命中的一个寓言。它其实是表现了我们内心的一种深深的困惑。我们还知道内心的声音终究是什么吗?
% r1 ~# D+ c& y, }1 {
6 n# R* b3 q8 H( s: T生命的觉悟 ! g' }1 P! R+ F9 V- e: `; @
( t! \# } u" P% L, T% Q6 D 其实我们从很小的时候会受到一种教育,讲到我们要建立生命的觉悟。那么何谓觉悟?其实这是一个佛家语了。我们大家回到最本初的字义看看很有意思。觉字头,下面一个看见的“见”,悟呢,是竖心一个吾。所以其实觉悟觉悟,本初的含义就是“见我心”,也就是“是不是有能力看见了我的心?”我们其实在这样一个媒介咨询很发达的时代,在网上,我们可以查到所有想要的咨询,了解一个世界已非难事。但是,“见我心”的能力,未必因为科技发达而同步增长。 ; Z! V$ `& K) L" J' E1 c1 W
! M$ p9 W( y; B5 Z& }: G$ x
我们面对自己的时候,只有比过去更迷惑,因为我们的生活更复杂。我们只有比过去更艰难,因为我们在复杂生活中,可抉择的欲望更繁复。所以面对这一切的时候,我想认知心灵,从古圣先贤那里找到一点简单真理,以生活为依据,这就是我们今天重读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5 I0 _* O9 q2 x) u) ~3 L" `: h
1 V1 b8 L" b( q 这次我来到新加坡,很感动,因为我没有出国的感觉。我所见到的,仍然是一样的面孔,一样的笑容,说着一样的语言。在这里,我想有一些文化是同根同源的。真正的文化基因,永远不是从外在灌输的,而是在内心唤醒的。有一些文化的感觉,它折服于我们的血液之中,某一种机缘怦然入心,我们知道它就活在了过去了。所以其实觉悟觉悟这个词,在这个佛家概念里面,它也是两个阶段。觉是一个扁,就是所谓的这种知觉,突然之间有人讲话,醍醐灌顶,了然于心,这是觉。但是悟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说有了觉这个时刻,还要有漫长一生的感悟。其实感悟就是每一个人以自己的心,见仁见智见经典。我们终究从里面得到了什么? 1 m( m- a( n$ p% B9 V- b
) o( C, l0 }; J- P君子坦然面对生命 7 V9 y9 T! p: c7 @8 x
" m @+ e# m1 p" J 今天外在的世界如此反复,但是我们走出去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一种内心的坦然?有一种从容和镇定呢?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曾经问过老师说:“老师啊,敢问君子,一个君子的状态什么样呢?”老师回答得很简单,四个字,叫做“不忧不惧”。这就是君子了?太简单了吧?那老师又反问了他一句说:“内省不疚,何忧何惧啊?”一个人如果自我反省,内心没有歉疚,上不愧苍天祖先、下不愧子女父母,那么自己的内心有什么可内疚的? 1 y3 b% ?! }8 T; y) k
. g0 {$ }! v6 r* Q$ o
老百姓讲一句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坦然。孔子说,如果在当今社会,外在有如此多纷扰的声音,我们偏偏困顿于一派喧嚣之中,但是叩问内心,无忧无惧,这容易吗?这还不够做一个君子吗?所以其实我们不要以为说君子就一定要兼济天下、建功立业,于社会士工,做出大辉煌的人才配这个称号。其实一个君子首先面对的是自己的心,有一份生命朴素的坦然。这对于今天的人来讲,可能很艰难,因为我们面临的每一个时刻都在变化。这种变化会让我们充满了迷思。
R! m/ _. L. l% y ~ _' k
4 K. o9 N6 j x3 j- K" o社会因选择 简单变得奢侈
/ f x' X( g% E0 d/ i- v
( Z+ S7 w e" U2 J 今天的社会中有很多简单概念变得很奢侈。比如说健康,如果我现在问有谁敢脱口而出,自信地说,我的身心是健康的,敢这样说的人一定很骄傲了。其实今天我们更多的时候会忐忑不安地想,我这个状况可能就叫亚健康,觉得身体没有大病,但是总有一点疲劳过度。自己的心理上也不至于说出什么大问题,但是总有点萎靡不振,打不起精神。不是腰酸背痛,就是气喘咳嗽。这到底算什么呢?这无非是一种亚健康。实际上健康永远是我们人生最朴素的标准。在科技发达之前,乡村的人们也许更容易拥有。但是今天对一个物质文明如此繁盛的现代社会来讲,健康变成了奢侈品。 ; X# a5 t% L9 X
" k5 C7 r8 K% _$ H 其实内心的坦然也一样,当我们在物质贫瘠的时候,我们会因为贫瘠而带来一种安定。也就是说,无可选择有的时候也使人知足常乐,因为你选不了什么。 2 g& ?7 a$ M+ z7 K; U; W5 p
- w% B( o% s5 i% g6 Y9 ^) Q8 R9 B 在中国大陆我的感觉,我们不要说两三千年来有什么样的变化,其实大家就看一看最近这几年,那个时候大家是福利制度,分房子,两间小平房一分,到儿子结婚,拉一道布帘子住在一起,孙子上学还住在一起。没有别墅、没有商品房,没有谁家的面积大与小。那时候工作,进一个工厂是学徒工,几十年过去是八级的老师傅。一个大茶缸子里面茶迹斑斑,外面的字都剥落了,但也还在这个工厂。一个家庭,夫妻进了一个门,从进门那一天就拌嘴吵架,磕磕碰碰,到老一辈子没人会提离婚的。因为那个时候的观念是宁拆一座庙,不破一桩婚。过日子吧! 5 m& }& E( K) z7 L9 t% [, r: \
! r2 N; i) Z6 N2 s
但我们可以看看今天,今天的生活,车子在换、房子在换、工作在换、老婆在换,没有什么不可以换。其实今天的人是幸福了吗?还是比那个时候,内心更窘迫呢? & t7 b" n( Z" w, M' l. ?; o
, x) a2 a- i3 P) U" a8 G
其实当外在,一切的选择都变为可能,当外在有了太多太多元的这种选择性的时候,就要问问内心,有准则那是一种奢侈,没准则那是一种折中,会无事忙。无事忙是什么状态?就我们以一个好的愿望出发,但忙着忙着忘了为什么,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那么在忙什么呢?
) d; @+ \7 f/ }4 q2 p, R) i" j
0 V9 M4 ?0 J( I8 z$ ?生活盲目 无名火起
+ e4 O f* X2 E: k) M
4 L/ J* |- q" E5 a6 W2 C 有个小故事说得有意思。一个人在休息日早晨,觉得一天没有任何事情很悠游,看着家里一面空白的墙,想哎呀,好像应该挂一幅画,家可以更美一点。找来一幅画,拿来一颗小钉子,敲上去,挂一下。发现钉子太小挂不住,那怎么办?想要在钉子后面加一块木屑子,然后去找木头。找了半天,找到一块木头,但是没有办法把它锯出来。去邻居家敲门,借斧子。借来斧子劈着劈着发现劈出来不规则,要加工得更细,然后再去更远的邻居家借锯子。邻居家只有锯条,拿来了握不住。他开车去更远的人家借手笔,就这样一整天折折腾腾地就下来了。 # | [; G' j+ {- L
( n; ?% H8 F0 O' U, l 最后这个人回到家,对着一大堆很齐备的木匠活的工具,想一想,最初要干什么呢?实在想不起来要了这么多的工具是为了干什么?其实最初最简单的那个愿望已经忘记了。这就很像是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说的一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1 m/ k& R0 J4 K
! m( _7 f, m: k. x1 }3 a5 v# H
到最后人的一生,一日三餐,日出而作,日末而息,允同于普通的众生,到最后回归的时候,自己为什么而忙碌,只知道忙过了一生。其实这样一生忙碌,无事忙最后会忙出一种无名火。对吧?因为你越忙越不知道是干什么。 , Z( h" P7 u2 s# q6 {% z% \, C) Z" ]
C2 v* d: p- d* ~总裁怒火 牵出过街耗子
I+ r9 Q; P0 f A1 ~# b9 F, e6 P$ B# A+ [8 ?9 }
有一个故事说得很有意思,公司的大老板,不要以为说有着一个成千上万人的大企业,这个人就一定快乐吗?他就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无名火,从一周一上班开始,就很不开心,不开心怎么办呢?就在哪儿看,看到一个高级的一个白领的员工,叫过来,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说你拿着这么好的薪水还不努力工作。骂完了他的火没有了。这个白领就窝了一肚子火,想凭什么我一上班就挨一顿骂呢?那不敢说呀,面对的是老板,只好听着。然后窝了一天的火回到家,一眼看见太太,就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说我在外面辛辛苦苦地挣钱,你一个家还管不好。
! i0 W0 f: J1 b5 E5 m* W+ E) _" m
$ j3 d) J! u% A1 S 太太操劳了一天,看见先生回来被骂一顿,也不开心。但是先生要在外面挣钱,又不能顶撞他,又压着火。压了一会儿,看见小孩子放学回来了,上去就劈头盖脸地把儿子骂了一顿,说妈妈辛苦成这样,你还不好好学习对得起谁?小孩子一回家就挨了骂,很郁闷,在家里乱钻,看见家里的小狗,上去追着狗就踢了一顿。 # C1 m3 \/ \, u- ]& \- D* x, b6 q
, Z3 z3 H; [/ W 狗也很委屈,但是狗又不能对主人怎么样,狗就撒腿跑出去了。跑出去狗就满街找,找到一只比它弱小的野猫,就追上去追野猫。那猫无端地被狗咬一顿,就跑出去拼命地找耗子。因为它一定要找到耗子,它才能发泄。
* w) n# u1 S5 g! v R9 @. M0 {, k: M6 h
其实我们可以想一想,一个总裁的无名火和一只耗子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大家会抱怨,说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和谐啊?为什么我们大家就总不能高兴一点啊?那就不知道你是在哪一个链条上?你不知道刚好是哪一个环节?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会有无事忙?为什么会有无名火?皆因一切无出处。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不了解。其实我们过盲目的日子已经太久太久了。之所以要叩问内心是为了让我们的一点发现,用清明的理性、智慧,让我们的内心更透彻,让我们更了解,有所洞悉。
$ S4 u+ b$ k- \! j3 {8 ^3 y5 h. Q6 a
所以,那种不忧不惧的境界,我们何其向往?我们多希望内心有一种安详、有一种坦然、有一种镇定。
3 d1 s4 ^( T; y, ~ j+ r ~) y- k3 Q( A7 X# T
所以学生曾经去问老师,又问他,君子的道德应该是什么样啊?那老师很客气。孔子一直是一个谦逊的老师。他上来就说:好我可以告诉你君子有三种道德。但是我要告诉你我无能焉,我可做不到。
( Y; h; R% f; x3 x3 j1 o; r/ }2 {5 C0 R$ K4 t
那么这三大德是什么呢?所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拒。”寥寥十二个字,容易做到吗?其实太难了。
% \* _. c# O9 _& X/ h+ W6 i$ Y# K7 M+ F
什么是仁?
) n1 r% H) W9 v$ A
; g3 Z, v0 {( s% s, g* w 我们先来说这个仁字。一共才四划,简简单单。仁在论语中,一共出现109处,不断地被提及,可以说儒家的整个核心思想体系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
+ u1 [# k: q* v: v+ }; n0 P: M- d3 a( ?. A9 L9 c
那么,何谓仁?学生在问老师的时候,他的解读只有两个字:爱人;就是真心地、善良地去爱别人、善待他人,就如此简单。 : I8 I- A" d& x7 ]. }1 G/ i
2 @7 y5 e) y% V" }1 e9 G; U9 e. c; u 学生也问过他,什么为智慧?老师的回答还是两个字:知人,也就是说有能力真正走进人心上的每一条纹路,去了解别人的艰辛,去体谅别人的苦处,这样去包容、去宽厚,这就叫真正的智慧。 ( X0 Q; h: d7 o" T w% W3 O9 ]
# t" _0 s# }* l4 L9 u& h 所以我们知道“大仁大智”都关乎到人。这就是论语里面记载的一段救焚。马厩着火了,子退朝,不问马,只问伤人乎?他根本就不管马厩里烧死了多少马,他直接问的就是伤了多少人?也就是说,所有仁义忠心,都是对于人文的关怀。 `, D9 U; p3 v! S/ V
! p$ ^/ Q- z/ ~9 U# `+ f2 w1 Q. b
我们这个世道,有一句话说得有意思:天上的星星像地上的人一样多。地上的人群像天上的星辰一样远。我们人越来越多,但是人心中隔膜也越来越强。
0 y# P( ]4 C2 G; R. b2 J y. E% J4 a3 U# s K1 u
过去大家在一个小乡村的时候,隔着篱笆墙喊一句全村都听得到。大家住一个大杂院的时候,一家包饺子,可能要送得全院每家都有一碗。但是现在我们都在水泥丛中住着单元房,大家在一个楼里面住了很多年彼此是互不相识的。所以其实我们内心的仁爱,有的时候是无法释放的。我们找不到一个施于人的途径,所有我们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了。 2 T+ N5 y: |* i
* ~/ d0 |1 b3 E/ t* i. K己立立人 己达达人 3 q' x& W' T3 k( g6 T' x; @
% a5 H' K# F% n: A: i; t' n
什么是“仁”呢?其实仁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它是一种行为,它是可以去做的,而且做得很简单。 . Q. d8 r: v) f
4 e$ t4 l( j$ j. Z: | 那么,学生曾经去问老师,说:如果做到,博施于民,能够接济大众,这是不是一种仁的境界?老师就笑了,他说这个境界啊,这才叫仁,这太高了,所以圣贤也并之乎。一个圣贤就能做到兼济天下、博施于众吗?你说得也太难了。 9 ?% H% S1 H' @
# {; c- ]1 s2 e3 r; E# K
然后老师告诉他什么叫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仁爱和人的职业、地位、薪水,都没有什么关系,它只是内心的一个愿望。 8 H+ K) x- ]- T* z8 J2 [" z
1 _; x0 }: P( a0 B, D/ p “己欲立而立人”,我们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想建立自己,每个人都想发达,用这样的心去帮助别人也发达。“能近取譬”,在最近的地方施以援手帮助他人,可谓仁之方也,这就是仁义的方法。 7 O y! ?! G$ Y0 K
, G4 m+ O4 c7 D/ ]
其实这句话后来被孟子解释得更简单: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可以了。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父母,用这样的心去对待天下老人,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孩子,用这样的心去关爱别人的孩子。
6 [# R7 U/ Y* R6 z, q! e
% N5 \0 \2 ^9 E' M1 C& N+ n9 [电梯的尴尬与笑脸
- p0 F+ m* C6 O( V# G0 D! ^& M u- J9 _5 } ]) b! }
所以其实人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层面,只要去做,一切都尽在眼前。有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循环,我们可以其实试一试,中国人有的时候就很含蓄。 $ _2 t( z0 }* n1 w# a1 g0 G6 }9 M
) S8 k h x S, {
我有时候就看到大家进电梯是很好玩的一个现象。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面,所有人都站在那里眼睛都在望天,因为彼此望的时候都会很尴尬,谁也不认识谁,脸都离得那么近。所以大家都板着脸上来,望着天,然后又隔过别人按一下自己的楼层,然后再挤出去。所以电梯就很沉闷,变成一个最尴尬的地方。 / Z9 v8 r" P" Z" @9 @ e
" }) [" u D( _6 ~$ G) h5 [4 y 但其实你换一种思路,如果你是带着一张笑脸进来,你很坦然地看看大家,对来的人讲说,我给你挡一下门,不要着急,上来以后问一下你到几层,帮你按一下,那其实所有人都是有沟通的,一定会有人跟你讲说:谢谢,七层、谢谢,十二层,然后说:借光出去,谢谢。其实这电梯的氛围会被改变。
# W4 V: o) f7 y, l3 J+ ~
! u+ e* z: n% }3 y7 W1 t( m( i 有的时候一个社会就是一个电梯。我们每一个人与其仰着脸望天,不如看着别人微笑一下,这个氛围就改变了。所谓能近取譬就是在最近的地方去完成一件事。 $ q, Z! A: B& I0 ]* ]+ w- z
* o! X4 i% _/ M
其实做事都是反映态度的,我们人总归是思维决定行为,心态决定状态的。所以你能不能够真诚地去做,这不是一个行为层面的问题。
2 `. m- x" Q+ R: n* w0 w% f8 J8 y J. j$ P0 a
我在大学里面,有见到我的学生在高年级的时候都会联系去留学,他们会整出来十几二十家国外很好的大学表,然后会有认可书,从一家两家回来。有时候跟他们讲说,你已经整理出十几二十家了,你选择好不去的学校,你可不可以和你的同学分享这种信息?也给别人一下。有些小孩子不原意,他跟我讲说,老师,我如果给了他的话,那我自己再想换就没有了。再说这是我自己辛苦出来的,我为什么要给他呢?我觉得他们有这样的想法也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其实一个人怎么样才能够乐于把你的信息给别人分享?这基于你的态度。
P! I. g \7 ~
6 }1 [4 W4 X: s有自信者,生命无限可能 + I" t9 [( Q7 Q: T
( P1 d: o2 i6 n6 \
首先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谓鹪鹩巢于深林,一枝而已。小鸟在大树林子里面也只需要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果腹而已。也就喝饱它那个小肚子,一只小老鼠,也就完了。人在这个世界上,一生能用多大的资源?其实你不管住一个多大面积的豪宅,你那张床也就那么大,人一生占的面积也就那样大而已。 ?) ]+ i( Y" V( p! ^4 S4 Z
+ ^7 X. \6 C2 C' m4 H$ T 所以,你的资源不可以给别人吗?你为什么会怕别人分享呢?有时候我就跟我的学生讲,我说那是因为你内心不够自信。你可以想一想,在吴越春秋的时候,越王勾践打败了,他在卧薪尝胆的时候,身边有一个重要的大臣一直在佐助他,就是范蠡。范蠡帮助勾践,能够含辛茹苦,最后一举再反败为胜,建立越国。 # E( `9 [" i" P% \. Y
8 g6 D" S1 x+ M- |6 S+ A7 ?
# Z# l, h5 p2 R& D, u4 r) M8 @ 我们大家都会觉得说,这样一个人,他以后一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封功受赏、荣华富贵。他的同事文种当时也这么认为,说我们两个等着分封。范蠡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现在这个国家不需要我们了,你要留留下,我泛舟五湖去了。所以这个人就从此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在传说中带着老秘网西施去小舟,从此是江海寄余生了。 3 F( @0 k y) U* g" ~: V- _* M
1 E$ w8 k) U8 M9 T0 `
! G% t+ z- b6 { 但是两三年之后,整个这个社会又出现了另外一个辉煌的名字,就是富甲天下逃诸宫,也就是说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了,但是他开始成为一个天下最成功的商人。这个人还有人生其它的可能,这在于他自信,他知道他还有一种可能性。但是他并不是一个为富不仁的人。等到他看到越国重新有难的时候,他派自己的儿子散尽千金,拿着自己的钱财重新去复国。国家再佐助起来以后,他散尽了千金,一挣钱又回来了呀。
* e- q6 L( ]$ |5 D" k& l- X. Y* i4 i s% X
我们可以想一想,范蠡他可以说是个成功人士,他的成功在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几个愿望他都能一个人一生做到。其实我现在如果问问大多数成功的男士,你们的愿望都关乎于哪几点?无非是政治的权力、美色还有金钱。你看看范蠡一生他都做到了。这是为什么,其实是在于他永远敢于否定自己。他永远可以去做得更远。 $ c. w1 N; x3 E# V/ b7 }/ h
$ f ^5 l/ ]4 Q1 h l) N: q3 w( b. ^5 X 所以其实有很多人,他之所以不愿意伸手去帮助他人,是因为他自己的生命不够自信。他不知道自己还有更多的可能。
C7 k: t: ~$ F7 |
/ ]: X7 P: [7 ^: i+ Y君子不器
# U; w9 ?8 y" N8 M) ^+ ~7 s( T1 }. u: s7 K% [! Y% a: O( W
大家知道论语里面还有一句话,说得很简单但是很好。四个字,叫做君子不器。器是器皿的器。也就是说一个真君子,不要过早地把自己做成一个容器。我就是一个瓶子,或者我就是一个杯子,我就是一个话筒,或者我就是一辆火车。你一旦说我自己就是什么,就意味着你不再可能成为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