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稿与其他事务文书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以声音 为媒介,通过讲话者的“说”与听众的“听”来完成的,因此,讲话稿的接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讲者被讲话者所吸引的程度,故而,讲 话稿的可听性始终是评价讲话稿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才能使讲话稿更具可听性?笔者仅从讲话稿的写作要求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请方 家指教。4 K' _/ X/ Y5 p5 m' [% e6 j
' H7 w! h _. W) K- C. w( ?: E 一、 心中有听众 . p# p# b& b; E& t
, v9 _0 p( b! q
讲话稿是作用于听觉的,与视觉语言不一样。因此,作为讲话者,必须做到心中有听众。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点:- T2 G0 n J& q: T. n
3 S+ K8 Z. Q! o; ^5 M2 f, f
1. 主题要切合现实,具有可听性。确定主题,是讲话者应该首先考虑的因素,所谓“现实”,就是要求讲话稿的主题要与当时的场合、实际情况保持一致。若一篇讲话稿的主题 不具有现实性,尽管讲话人口若悬河讲了许多,结果还是会给人以“言而无物”之感。因此,一篇优秀讲话稿的主题既要鲜明,又要贴近现实 ,充分考虑受众的特点,比如: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等。讲话稿主题的鲜明性与现实性,能够对受众产生听觉上的冲击,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 认同感,同时也拉近了讲话人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例如吴官正欢迎曼彻斯特市代表团的讲话,这是一篇迎宾辞,到访的是英国客人,中英两国 在历史文化与现实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讲话人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首先用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东道主对英国来宾的欢迎,继而又从中英两国的文化、国情等现实情况出发,阐述了两国合作的必要性。
2 m1 n$ E6 J: A4 L" G
- ^" G! n' r' f( V, W 2. 风格要符合听众口味,要通俗化。 所谓通俗化,就是文字要浅显易懂,适合一般人的接受水平。讲话是一项综合性、群众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讲话人和听众之间思想感情和知 识信息的交流过程,然而,听众的素质有高有低,听众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讲话稿不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语言方面都要符合听众的 口味,注重语言文字的通俗化。这主要表现在用句要短,修饰语要少;深奥的文言句子和倒装句要避免使用;少用专业语言,多用群众性的语 言;不使用半文半白的语句,忌口语化;有文采,但不文言化等。以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为例,这篇讲话稿写于1941年,当时在场听众 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都相对较低,所以通俗化就成为了这篇讲话稿的主旋律。整篇讲话稿语句朴实,易于理解,并且还运用了许多通俗易懂 、群众性很强的俗语,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等,特别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语言形象,说理性强。既容易让干部群众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为他们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正因为《改造我们的学习》语言精 炼有力,群众性和实用性都很强,所以成为了当时家喻户晓的讲话名篇,同时也对当时党内学风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 m t2 P) ~7 V& E/ d
6 p# W7 l% k, \' F! f 二、处理好三种关系 ! G& M( W A0 y, d) }0 {, B
6 Q% N5 J* e/ m' r2 N6 `$ W: x+ y2 n
1. 权威与平易。
6 H# P8 o/ E# y& T `
& ?& D' n% d3 N0 e' ~3 Z# c0 E 一篇好的讲话稿,总是权威性和平易性相结合的产物。领导和专家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与讲话者的身份、地位相吻合 。权威性可以使讲话者鲜明、有力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对听众也能起到号召的作用。但如果在讲话中,处处炫耀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总是 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发号施令,不注意语言的合理和措辞的恰当,就会与听众拉开距离,失去亲切感,阻碍双方情感和思想上的沟通,起不到应 有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如果讲话人能坦率、诚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态度谦虚,平易近人,就会与听众形成一种互动,大大缩短与听众之间的 距离。在自然而亲切的氛围中阐述自己的思想,听众就更容易接受。因此,讲话稿不仅要讲政策讲道理,还要善于把政策、道理渗透到亲切、 平易的语言中去。
& r$ D! g% w2 A3 O# z1 ]8 v, ~$ b
8 M$ _5 M! e% [5 b. z9 ~& K1 O 2. 庄重与幽默。; x5 B5 M. a# j/ \
3 W2 K# f' [9 G
所谓庄重,就是要求讲话稿的语言不能随便、不能轻浮。讲话稿是讲话人在公众场合所使用的一种事务文书,所以,讲话稿必须注意其庄 重性,不可漫谈、闲扯,要严肃认真。庄重既体现了讲话者对所讲内容的重视,又体现了讲话者对听众的尊重,同时,也可以引起听众对所讲内 容的关注。所谓幽默,就是要求讲话稿既要言辞有趣,又要意味深长。幽默是一个人知识与智慧的凝聚,也是讲话人吸引受众眼球与听力的一 种好方法,它能够增强语言的美感,使讲话富有朝气与活力。因此,庄重与幽默的巧妙结合,应是讲话者着重考虑的问题。语言学家张志公在 一次演讲比赛的闭幕讲话中,谈到演讲的定义时,他说:“演讲是科学,演讲是艺术,演讲是武器。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的 认识”,谈到对听众的称呼时,他说:“我很想改变一下称呼,但又担心有倚老卖老之嫌,可是感情使我不能顾及这个责备,我把‘亲爱的青 年朋友’改称‘亲爱的孩子们’!”庄重与幽默并举,增添了讲话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 X5 z% \) C1 M, y% z; }* R1 T- U2 }5 g- F" c. y/ C
3. 深入与浅出。 - Y4 f& D, Z& x4 j
1 L+ o7 b: L6 D8 }- ^2 V- H
讲话者发表讲话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阐述一定的道理来说服人、教育人。“据理服人”是讲话稿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但是如果整篇讲话 稿都说理论证、概念定义层出不穷,就会使人觉得深奥难懂。因此,将“深入”(说理)与“浅出”结合起来,才能使听众易于接受,从而起 到讲话应有的效果,特别是科技讲话稿,更应注重“浅出”。如何才能做到“深入浅出”呢?这就要求讲话人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涵养,并 在生活中注意培养自己的语言灵感。其次,掌握说话技巧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只有注重语言技巧的应用才能使讲话有理有据,生动有趣,具 有较强的吸引力。 / Y7 G% P7 s9 U i3 I
: V% P! a+ c: f- `: U 三、主旨单一,篇幅短小
0 v% x: S) q6 I8 P+ q3 N* @
|3 G8 Z. A! U/ N 1. 主旨是讲话人所反映出来的基本思想,是讲话者意图的体现。 所谓主旨单一,是说一篇讲话稿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只能围绕着一个主题来讲话。如果在讲话中东拉西扯,说些与主旨无关的话,就会使得 讲话稿内容复杂、头绪繁多,主旨得不到充分的表述,当然就会使受众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因此,讲话稿的主旨必须单一。正如刘熙载所 说:“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
( C V2 k' ^; U$ i/ n3 H9 v9 p- ~
2. 所谓篇幅短小,就是讲话者要注意控制讲话稿的篇幅与讲话的时间。 德国著名的演讲学家海茵兹•雷德曼在《演讲内容的要素》一文中指出:“在一次演讲中不要期望得到太多。宁可只有一个给人印象深刻的思想 ,也不要五十个让人前听后忘的思想。宁可牢牢地敲进一根钉子,也不要松松地按上几十个一拔即出的图钉。”所以,演讲稿不在于长,而在 于精。讲话稿内容繁复、冗长,讲话时间没有限制,听众就会产生一种听觉疲惫,产生一种厌烦感,对讲话稿的内容自然就会有一种抵触心理 。因此,讲话稿必须控制篇幅与讲话时间,否则,讲话者的演讲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 x( I9 b" f) P! {3 Q6 O. F
6 s( F6 k/ q* Y' R) V& S
(应用写作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学院乔磊
& X' |0 T2 }2 a$ d- b9 N
* @# n" i: J' h" h; P2 I |